亞馬遜悄悄收購“全天監聽”AI手環公司:隱私、便利還是風險?
- Nathaniel Blake
- Jul 23
- 2 min read
來源於洛杉磯華人資訊網
據華爾街日報7月23日報道 曾公開承諾“Alexa不會隨時監聽”,如今亞馬遜卻轉身收購一家能全天候記錄用戶對話的AI手環公司。

亞馬遜近期完成了對AI新創公司Bee的收購。Bee 研發的AI手環最大亮點,是無需喚醒詞即可實時監聽和轉錄用戶整天的語音內容,包括對話、自言自語、會議討論,甚至背景聊天聲都能被記錄成文字,並自動歸類為待辦事項、會議紀要或生活提醒。
這標志著亞馬遜從傳統“喚醒詞激活”模式,正式邁向“全程監聽”時代。對亞馬遜而言,這樣的設備不僅可以提供更“聰明”的AI服務,更能收集關鍵數據以訓練自家模型。

Bee 公司CEO Maria de Lourdes Zollo表示,目標是為用戶打造“真正個性化的AI世界”。這款手環在功能上確實令人驚艷——它能自動轉錄談話內容,整理會議摘要,提醒日程,甚至幫用戶生成待辦事項清單。

但現實使用中,用戶對隱私的擔憂也迅速浮現。參與試用的《華爾街日報》記者坦言,雖然手環很“貼心”,但它的持續監聽功能也讓她在私人場合感到極不自在。Bee方面表示,設備僅保留文本記錄、不存音頻,並允許用戶事後刪除,但“被監聽”的心理壓力仍無法被技術解釋所消解。
此前谷歌曾推出Pixel Buds耳塞,Meta與Ray-Ban合作推出智能眼鏡,三星Galaxy AI也積極布局,蘋果也傳聞將推出下一代AI硬件——科技巨頭們正不約而同地朝著“AI實時對話+穿戴設備”的方向大舉進攻。
這些設備表面上各不相同,本質上卻有共同點:它們都希望成為“人類與AI交互的入口”,通過全天候采集用戶行為數據,構建一個更懂用戶的智能生態。但這也讓隱私保護問題變得更復雜、更難界定。
早在2013年,谷歌眼鏡因侵犯隱私而被多家商家、酒吧拒絕入內。如今的Bee手環可能面臨更嚴峻的挑戰:它不僅監聽對話,還可能無意中記錄周圍他人的聲音。是否應該設置“禁Bee區域”?是否需要法律法規介入監管此類設備?這場關於“可穿戴監聽”的社會討論已悄然展開。
來源於洛杉磯華人資訊網
Wednesday 2025/07/23 13:09 PM